大连专业房地产纠纷律师
法律热线:
文章详细

重庆“老屋”正在逐渐消失

发布时间:2015年8月18日 大连专业房地产纠纷律师  

春节回家,很少见到以前的“老屋”。乡村老屋大都经重建或迁建,建筑制式大都仿城市楼房,或现代或欧美风格,很少再看到“重庆民居”的老风格。即使有,大多混搭,今年春节回老家就见到吊脚楼装徽派马头墙。

城市与乡村的建筑历来是相互影响的。在农业社会,乡村建筑进城市,中国的城市建筑最早是乡村建筑的集合体,城市大宅门其实就是乡村地主的院子,堂屋成了商铺,现磁器口就有一些保留。随着城市向政治经济的外向型转变,国外建筑风格在中国城市中大量涌现,现保留的老公馆大多是重庆开埠和抗战时的产物。同时这样新奇时髦的欧美制式建筑开始向乡村输入,在重庆的一些乡村地区还能见到一些欧美老宅和教堂建筑。

建筑从乡村到城市,从国外到国内,然后再由城市到乡村,这与时代的经济主体转移一致,与主体文化的话语权转移一致。近30年来,外贸经济作为主体的国家发展模式,崇洋的文化生态下,大量欧美或古典或现代建筑形态的引入,与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相呼应,城市里的“重庆民居”大量拆除,欧式一条街、地中海、南美建筑制式成为城市建筑主体。同时,大量城市建筑范本随着城市时尚和财富标榜进入乡村,传统民居在审美转移和无财富识别下轰然倒下。建筑的殖民主义潮流在大众崇洋或所谓国际化论调下,会继续前行,或将成为未来城市和乡村建筑的风潮。在这个过程中,金科中华坊、万科渝园、瑞安重庆天地、天景28阙,固执地在城市里保留下了重庆民居风格,但无大众民意和财富的呼应,没有蔚然成风,这些建筑成为了城市中的“文化装置”。

短期内浮躁的潮流没法改变,文化生态没法转向大众,城市既如此,乡村作为文化弱势区域则更难。现在看唐朝时期的建筑要到日本,看全世界的建筑到中国,看传统的中国民居到哪里?在这大挪移中,则失去了我们自己。我们对经济信心百倍,对自己的文化还缺自信。当经济和文化守望相冲突时,用敬畏保留下“重庆民居”的生活原著形态,用行政手段对文脉建筑进行倡导,在用地、规划、税收等环节进行扶持。一二百年后,当我们在研究“重庆民居”时,看到的就不完全是建筑殖民主义的符号,还能找到重庆文化的内涵。